圖書標籤: 日本 語言學 近代史 曆史 日語 語言 思想史 中國
发表于2025-04-10
東往東來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東往東來:近代中日之間的語詞概念/學科知識與近代中國研究書係》第一編“西學東漸再東漸”著眼於19世紀英華字典以及《博物新編》《萬國公法》和江南製造局的西學新書在日本的影響;第二編“東學激起韆層浪”則看20世紀日本是如何影響中國的,通過分析梁啓超《和文漢讀法》、政治小說《雪中梅》以及《共産黨宣言》的翻譯問題,認識漢語歐化過程中的日語因素,以及辭典是如何應對日語新詞的;第三編“語詞概念定塵埃”則具體描述“民主”“共和”“主義”“優勝劣敗,適者生存”“金字塔”等概念形成的過程。
陳力衛 1982年畢業於黑龍江大學日語係,1984年北京大學東語係碩士畢業後留校任教。1986年赴日, 1990年讀完東京大學國語國文專業博士課程。現任成城大學教授。專攻日語史、中日語言交流史。主要著作有:《和製漢語的形成與發展》(汲古書院,2001)、《圖解日本語》(閤著,三省堂,2006)、《日本的諺語·中國的諺語》(明治書院,2008) 、《近代知識的翻譯與傳播》(三省堂,2019)。譯作有:《風土》(商務印書館,2006)、《現代政治的思想與行動》(商務印書館,2018)。
已納入常備書目。盡管部分涉及近現代文學的觀點值得商榷,整體卻齣奇的紮實,令人信服。作者綜閤中、日、英、法、荷、德、俄等等國傢的曆史、語言、思想文獻,描摹齣近代語詞在中日間旅行的曆史圖景,糾正瞭“大多數現代語詞都來自日本”的模糊、錯誤說法。宏觀層麵,再現瞭近代中日概念交流的曆史背景、總體趨勢,過去不少爭論不休的問題,如今幾可謂迎刃而解。微觀層麵,針對近代部分語匯——如“民主”、“共和”、“主義”、“進化”等,與近代翻譯界代錶人物——如中國的嚴復、梁啓超,日本的柳原前光、德富蘇峰,歐美的馬禮遜、羅存德等,展現整體氛圍下不同個體、時段、國彆、文化的豐富語言、觀念細節,宏大敘述與細節分析相得益彰。章節編排也頗具匠心,邏輯層層遞進,讀起來相當連貫,前後觀點、材料多有呼應,整本書也因而更為豐富、細緻。
評分推薦這套書中孫江的《重審中國的“近代” : 在思想與社會之間》、瀋國威的《一名之立 旬月踟躕 : 嚴復譯詞研究》和陳力衛的《東往東來 : 近代中日之間的語詞概念》。想起去年在飯局上,陳老師滿頭白發,滴酒不沾,言語甚少……
評分4。作者強調瞭過去中日學界主流都忽視的近代漢語對日語的輸齣。通過對20世紀以來的各種中日詞典的大量考察,發現瞭日本在近代化概念更新的過程中,大量參考瞭現成的英華、華英詞典,也即藉用瞭很多華語新詞。而因為甲午戰爭和中日兩國近代化腳步的不同,同時也有日本在“造詞”的過程中大量使用漢語“對譯”的因素(明治時期漢字在日語詞匯中占比居然有七成),這個文化傳輸的通道徹底顛倒,變為從日本輸往中國,形成瞭近代漢語更新中蔚為壯觀的“日語藉詞”——更是導緻瞭中日同形詞的數量爆炸。但這個從1895到1915的中日文化交流的“黃金時期”,卻因為曆史原因被長期漠視。 詞匯在文明變革中無疑是最敏感和最明顯的符號,雖然早有預期,但每每瞭解近代的曆史,還是被不同麵嚮的細節所震驚。 “凡解釋一字,即是做一部文化史”。
評分詳實的論證瞭漢語與日語的詞語交流,而不單單是單嚮的新詞輸齣。相信若沒有從日語中藉用,現代漢語中很多詞的語感跟讀法應該截然不同。並且漢語在近代對日語的影響也是巨大,而非媒體誤解的近代新詞都是從日本流嚮中國。好棒的一本書,值得購買實體書 #2019 第111
評分細緻清晰,追根溯源。太好看瞭!!!而且有資料文獻索引什麼的,一本書可以幫助建立一個文獻體係瞭。
https://athenacool.wordpress.com/2019/07/09/%e4%b8%9c%e5%be%80%e4%b8%9c%e6%9d%a5/ 东往东来:近代中日之间的语词概念 陈力卫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2019-6 子扉我 2019年夏 季风一次元空间二世 原载回响编辑部微信2019年7月9日
評分在两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博大精深的汉语吸收了许多外来文化,“金字塔”这个名称就是中外文化多次交流的结果。语言学家沈国威指出,“在中国历史上曾有四次对中国的文化、思想乃至汉语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大规模翻译活动,分别是东汉到宋代的佛经翻译, 16世纪的来华耶稣会教士...
評分在两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博大精深的汉语吸收了许多外来文化,“金字塔”这个名称就是中外文化多次交流的结果。语言学家沈国威指出,“在中国历史上曾有四次对中国的文化、思想乃至汉语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大规模翻译活动,分别是东汉到宋代的佛经翻译, 16世纪的来华耶稣会教士...
評分在两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博大精深的汉语吸收了许多外来文化,“金字塔”这个名称就是中外文化多次交流的结果。语言学家沈国威指出,“在中国历史上曾有四次对中国的文化、思想乃至汉语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大规模翻译活动,分别是东汉到宋代的佛经翻译, 16世纪的来华耶稣会教士...
評分在两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博大精深的汉语吸收了许多外来文化,“金字塔”这个名称就是中外文化多次交流的结果。语言学家沈国威指出,“在中国历史上曾有四次对中国的文化、思想乃至汉语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大规模翻译活动,分别是东汉到宋代的佛经翻译, 16世纪的来华耶稣会教士...
東往東來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