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標籤: 哲學 馬丁·布伯 後浪 經典 宗教 德國 個體 關係
发表于2024-06-18
我和你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關注不同主體的相遇和對話
思索生命中的重大問題
◎ 編輯推薦
人與人之間的相遇,是任何個體在世間遭遇的最基本關係。兩個能動主體之間的相遇和對話,與主體對客體的認識截然有彆。藉由這本有四兩撥韆斤之勢的名著,我們得以在這個支離破碎的時代重思我們的人際關係。
◎ 內容簡介
《我和你》通過探討“我和你”與“我和它”兩種關係範疇,區分齣經驗世界與關係世界,對西方近代以來的哲學進行瞭深入的反思。“我和你”的關係存在於兩個能動的主體之間,不是主體對客體的認識,而是兩個主動主體的相遇和對話。本書觀點對人文社科各個領域都産生瞭廣泛深刻的影響。
◎ 名人推薦
☆ “在當代中國學人的視野中,有個名字總是若隱若現地在人們的麵前閃過。人們似乎知道他,但似乎又不太瞭解。他就是馬丁·布伯,當代最重要最有影響的猶太宗教哲學傢。布伯的關係本體論是要在西方哲學中重建永恒之你這個維度,他認為隻有這樣纔能尋找到存在意義之源泉,纔能抑製膨脹的自我,纔能正確對待世界。”
——孫嚮晨,復旦大學哲學學院教授、院長
☆ “1923年,馬丁·布伯發錶瞭他的小書《我和你》。這是本很有趣、很重要的書,他的理論的根據說明瞭他的實存(存在)主義的傾嚮。布伯的思想著重指齣‘你’的關係的本源性,而把‘你’嚮‘他’的轉化視為疏遠化、對象化、客觀化的必然趨勢。‘你’的關係纔是基礎的,它是文明的根基,但又是文明所揭示的,是文明所養育、維護的。”
——葉秀山,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研究員
☆ “布伯所開闢的沉思圖景是如此豐富,至今還如此新穎,以至造成瞭這種可能,使某種意義的視野至少在開始的時候,從開拓者所指示齣的小路的角度,並不總被看到。這就是與事件相遇本身,就是在對話中來自自身的思想噴發,而遠非理智的認知。”
——列維納斯(Emmanuel Levinas),法國當代著名哲學傢
馬丁·布伯(Martin Buber,1878—1965),生於奧地利,猶太宗教哲學傢、翻譯傢、德語文體大師。著述領域包含猶太神秘主義、社會哲學、聖經研究、宗教現象學等。布伯的哲學關注人與其他事物的“相遇”或“對話”。《我和你》是錶達其哲學觀點的代錶作。
編輯怎麼能懶到這種地步,譯者序、詞匯對照統統沒有,隻有文本,讀起來太麻煩,想退款,和浙江人民齣版社的差太多
評分文筆優美,似有似無的神秘氣息。
評分布伯的文筆值得五星;一星扣在編輯問題。翻譯的話,我對著英文版看瞭一下,好像英文版確實容易懂一丟丟????
評分生活並不就是一攬子及物動詞。對真實的人而言,所謂真正邊境,連理念世界都要橫穿。從沒有空間、時間的眼前的洪流裏直起身子,靠在存續的岸邊。
評分撲麵而來的存在主義氣息。“我”與“你”建立聯係開始,我便開始愛,開始脆弱,開始失去邊界,開始失去獨立自我,這是現存的“我”的世界毀滅,也是另一個“我”的世界的開端。
这本书非常薄,意思也非常简单,但却翻译得极其晦涩。 布伯认为,关系分两种:我与你,我与它。 当我带着预期和目的去和一个人建立关系时,这个关系即是我与它。不管那预期或目的看起来是多么美好,这都是我与它的关系,因这个人没有被我当作和我一样的人看待,他...
評分这本书非常薄,意思也非常简单,但却翻译得极其晦涩。 布伯认为,关系分两种:我与你,我与它。 当我带着预期和目的去和一个人建立关系时,这个关系即是我与它。不管那预期或目的看起来是多么美好,这都是我与它的关系,因这个人没有被我当作和我一样的人看待,他...
評分翻译即为格义,诚然如是。 布伯的原文,绝不至于楼上某些评论者所说,如海德格尔晦涩,简单,跟尼采的格言体很像,虽然不能说是口语大白话,但是也非康德那种经验哲学术语,否则对于当今思想界的影响不会那么大。 难在汉语转化上有先天不足。现代汉语的产生本就有其历史原因和...
評分■[法]E.勒维纳/文 黄启祥/译 他人不是作为客体或对象向我显现,这个说法,并不只意味着我不把另一人作为我支配的一个东西、一个“某物”,而且还主张,在我自身与他者们(the others)、我与某人之间建立的原初关系不能被不恰当地说成是占有、把握和受制于客体的认知...
評分翻译即为格义,诚然如是。 布伯的原文,绝不至于楼上某些评论者所说,如海德格尔晦涩,简单,跟尼采的格言体很像,虽然不能说是口语大白话,但是也非康德那种经验哲学术语,否则对于当今思想界的影响不会那么大。 难在汉语转化上有先天不足。现代汉语的产生本就有其历史原因和...
我和你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