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標籤: 曆史 晚清 曾國藩 中國近代史 楊國強 李鴻章 思想史 近代史
发表于2024-07-18
義理與事功之間的徊徨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我是沿著曾文正公、鬍文忠公、左文襄公、李文忠公,……瀋文肅、彭剛直、丁文誠、曾忠襄、劉忠誠、張文襄、翁文恭,以及李越縵、王湘綺、盛愚齋、張季子等等留下的奏議、書信、日記、詩文,具體地進入19世紀中國士大夫的真實世界和精神世界,並由此形成自己對於這段曆史的理解和判斷……
在晚清中國的最後五十多年裏,曾國藩和李鴻章曾前後相連地直麵內憂外患的交迫而來,成為士大夫中自覺地身當其;中者。與曾國藩之能夠以人格超越事功比,李鴻章則是因事功淹沒瞭人格而見弱……
曾國藩和李鴻章齣自中國人的三韆年曆史過程,又在時勢的逼迫之下成瞭迴應世界曆史過程的人。他們徊徨於兩個曆史過程之間,這是一種深深的曆史睏境和個人睏境……他們在數十年強毅力行之後都是帶著一腔不甘心的悲哀離開這個世界的。這種悲哀越齣瞭一己之私,因此這種悲哀便成瞭中國近代曆史的一部分。
——楊國強
楊國強,1948年生於浙江,1953年遷居上海。1982年春畢業於上海師範大學政治教育係;1988年夏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曆史係。現為上海社會科學院曆史研究所研究員;上海社會科學院、華東師範大學雙聘教授。
清季試圖有所作為的官僚大緻分為兩類:一類以曾國藩、張之洞為代錶,一類以李鴻章、袁世凱為代錶。前者人格值得欽佩,但難免在儒傢教條與數韆年大變局中痛苦煎熬;後者道德學問雖不足問,卻因為但問耕耘,不問收獲的“蠻乾”,把中國拖入現代化曆程。孰高孰下,並無定論,他們身上體現的都是近代士人階級的反復與掙紮。
評分語言有點怪,讀得有點費勁。
評分: K827/4961-2
評分論文時間比較早瞭,可以見到彼時近代史研究的"時代精神”。
評分百年一嘆
如果您尚未关注我们,可点击标题下方的“余峤新语”关注我们。 文余峤 一、 1982年,英国首相撒切尔访华,就香港问题试探中方的底线。 邓小平在与撒切尔的会谈中,掷地有声地说,“如果中国在1997年……还不把香港收回,任何一个中国领导人和政府都不能向中国人民交代,甚至也...
評分引用很多,文言文功底不大好的还是别看了。 适合安静的环境下慢慢读。 没有读完,所以对内容不能妄下结论。先给个中评吧。
評分自大二开始不间断购书以来,花了钱买回家的书很少读后让自己后悔的。主要原因就是自己的钱本来就有限,不允许随意乱花,大多数的书是经过深思熟虑犹豫再三才掏的腰包。记得上次一本让我有点后悔的书是张昌华的《曾经风雅》,语言零碎而堆砌,让人无法卒读。尽管如此,还是能够...
評分作者在传统的史角---鸦片战争改变中国社会之上又穿插引进了另一条线:太平天国,也就是文中一再提及的“内战”的影响。正如此书所说:清人喜欢持“例”,以为立论之据,内战则一场大火一样,烧掉了许多旧“例”,又焙制出许多新“例”。 本书开头即以曾国藩与洪秀全的对立梳理...
評分晚清是一个巨变的时代,对于两位最著名的权臣曾国藩与李鸿章,杨国强如此评价“与曾国藩之能够以人格超越事功比,李鸿章则是因事功淹没了人格而见弱。”褒曾贬李。 曾国藩显然更是一个旧贵族,前半生悠闲自得,在人情事故,道德文章,学问考据之中磨砺许久,然后再遭遇一场...
義理與事功之間的徊徨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