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赫尔曼·黑塞 德国 诺贝尔文学奖 德国文学 小说 外国文学 经典 黑塞
发表于2024-06-22
在轮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赫尔曼·黑塞成名作。
◆德文直译,无删减完整版!
◆比肩《麦田里的守望者》,西方青年几乎人手一本的孤独之书。生命的重压让我们步履维艰。总是活在别人的期待中的我们,是内心真正想成为的自己吗?
◆千万别松懈,要不然就会滚到车轮下面去的!
出生于小城的汉斯自幼天赋过人,学习成绩优异。通过州试的他得以进入神学院学习。在神学院,不善言辞的汉斯形单影只,经常独自上课。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结识了赫尔曼,两人意气相投,相谈甚欢。与认真听话的汉斯不同,赫尔曼生性叛逆,屡屡与老师发生言语冲突,因此被学校开除。之后,汉斯倍感孤独,压抑的生活让他无所适从,大病一场后他选择退学回家,成为一个普通的工人,泯然众人……
赫尔曼·黑塞 (Hermann Hesse,1877——1962)
德国作家,诗人。
1877年7月2日出生于德国施瓦本地区一个叫卡尔夫的小城。1904年出版《彼得·卡门青》,一举成名。其后陆续创作了《在轮下》《德米安:彷徨少年时》《悉达多》《荒原狼》《玻璃球游戏》等多部作品,得到了包括托马斯·曼、保罗·柯艾略、亨利·米勒在内的诸多作家的赞誉。194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黑塞的作品深具人文关怀,着重探讨人的精神成长与自我发现之路,让众多读者产生共鸣。
译者——朱雁飞
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德语系,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任华东理工大学德语系教师、华东理工大学德语国家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别人的眼光,是成为自我道路上的阻碍。打破这些需要勇气。
评分算是一个悲剧吧... 男主算是一个应试教育的牺牲者,本来天资聪颖,活脱脱一个“别人家的孩子”。但是在参加“州试”前,只知道读书,好不容易进入“神学院”后,成绩下降,受到打击,又回到小镇做个学徒,最后因为醉酒跌入河中淹死了...
评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毁灭也许是最好的结局
评分写得太压抑太沉重了,黑塞的作品充满了对人生的思考。杀死汉斯的,是落后腐朽的教育体制、一味追逐名利的社会和那些以爱的名义任意践踏汉斯的长辈,一百多年后的现在又何尝不是这样?
评分献给996和努力文化:一匹小良驹,是被什么逼迫到了无法发挥自己、善待保养自己?如何从轮下出身起来,又生存得好,是我研究的课题。三星是直觉,因为黑塞的童话太惊艳了,对比之下这个我觉得平平。还可能是因为我已经悟到了要抽身出来,不要被轮子碾着走,所以本书对我的震撼没有那么大。但是本好书!感想黑塞。
池塘后的榕树,草边的秋千,谁说童年一定有。即便出现一两个隔壁班的男孩,也不见得都从窗前走过。谁那么勇敢,做得了塞林格的守望者,鸭舌帽一戴浪迹天涯,逃学抽烟爆粗口,彻彻底底地反叛。天天说童年,到最后自己也记忆模糊,只言片语的像盗版DVD背面的简介,不痛不痒说对...
评分在阿多尼斯的《门后的童年》里读到这样一段:自从你认识了自己的路,你真正的失落便开始了:你把双肩交付给谁,交付给哪一块空间?你把脸朝向何方?你的太阳又是什么?这种失落感,不会因为空气向你张开了双臂、青草同你娓娓而谈而减轻。”忽然就让我想起了黑塞的《在轮下》。 ...
评分在轮下 我从来都不觉得那东西是在讽刺所谓“资本主义腐朽的教育制度”。而且在我看来,中国的社会主义的教育也不比资本主义好多少。虽然能看出来,那前言写在1982,也不得不这么写。 嘛,实话说吧,有几个人还觉得中国教育制度是合理的? 被折磨了这么多年,终于进了大学...
评分从11点读到1点,很久没有这样酣畅淋漓的阅读了,到最后一页时只觉身心一松,也就沉沉睡去了。 汉斯是一只什么都可以往里塞的桶,是任人撒播各式各样种子的农田,校长老师对他说“抓紧呀,不然你就要到轮下去了。”车轮滚滚向前,蚂蚁们只有用尽全力才不会被抛下,它鼓励蚂蚁...
在轮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