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標籤: 敦煌 文化 藝術 曆史 紀實 敦煌學 中國 石窟
发表于2025-05-03
敦煌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敦煌定若遠,一信動經年。要真正理解中國,認識中國,特彆是中國古代藝術史,敦煌都是不可或缺的。然而,一直以來,對於普羅大眾來說,敦煌以及其背後的曆史似乎遙不可及。但實際上,敦煌不僅屬於學界,更屬於我們每一個人,要“繼續敦煌”,實有必要讓敦煌走齣學界,走進大眾。
2010年和2013年,《生活》雜誌的采編團隊幾次前往敦煌、蘭州等地,對幾代“敦煌人”進行瞭全麵、深入的采訪。這本書是4年多追蹤曆程的結集,將呈現一場冥冥之中的相遇——一座洞窟與一個(群)人的相遇,韆年佛國與數十載人生的相遇。莫高窟與她的守望者們,在荒漠中相互召喚並彼此守候。他們的守護延長瞭莫高窟的生命,而在敦煌,他們也找到自我,找到藝術、文化乃至人生的新路。
《敦煌:眾人受到召喚》為四色圖文書,既有敦煌研究院提供的珍貴圖片,又有《生活》攝影師實地拍攝的圖片,精美、大氣、有意境,富含人文張力和錶現力。
《生活月刊》,一本講述“生命”與“生活”的人文雜誌,創刊於2005年12月,以“生活的禪意,生命的教育”為創作理念,尋找當代中國人的生活與文化的真正內在價值。從傳統中國獲取靈感,以“天地人真善美詩禮樂”為內容框架,注重印刷工藝美學與考究的裝幀,《生活》亦是一本美藝之書。曆年齣版的優秀專題包括:“重走梁思成之路”“敦煌:眾人受到召喚”“茶之路”“傢書”“民藝中國”等等,屢獲亞洲齣版業協會頒發的“最佳特寫報道”“最佳攝影報道”“最佳雜誌設計”等榮譽。
Slogan: 生活的禪意 生命的教育 生活的美學 生命的哲學
網站 www.chinalifemagazine.com
微博 @生活月刊
微信 lifemagazine2005
敬意,給古人,給大漠,給守護人
評分用材、印刷、裝幀一流的良心之作。敦煌人的全景呈現。全書由不同采寫者的文章組閤而成,水平良莠不齊,其中叫張泉的作者文筆相當不錯。
評分“沒有可以永久保存的東西,莫高窟的最終結局是不斷毀損,我們這些人用畢生的生命所做的一件事就是與毀滅抗爭,讓莫高窟保存得長久一些,再長久一些。”(樊錦詩)——敦煌是留不住的,選擇留下來的每一個敦煌人都是可敬的。這本書美則美矣,但內容很膚淺,寫法很匠氣。明明是不同的人物故事,卻越讀越有重復之感。
評分未來的書就要做成這個樣子,印刷非常精美,開本很大、很厚重。本書是從敦煌人的角度來介紹敦煌,可以說是敦煌書籍中另闢蹊徑之作。建議還是對敦煌有一定瞭解的人再來閱讀此書會更有感觸。不禁想起去年絲綢之路的朝聖之旅,在荒涼的大漠有這麼一座藝術寶庫默默地在等待人們的到訪。至於甘心留守的人,心有責任有理想,但最重要的還是熱愛。正如現任王旭東院長所說的,所謂敦煌精神。首先是熱愛,然後是堅守,最後纔是奉獻。
評分既展示瞭敦煌韆古奇絕的無上藝術,又呈現瞭這背後嘔心瀝血的一代代工作人員的努力,不僅提供考古及文物保護的指導價值,在建設“一帶一路”的今天,重新審視這個昔日重鎮也十分有意義。印刷精美極瞭,《生活》這兩本閤輯真的很用心。
敦煌: 众人受到召唤 读后感 5/27 让敦煌慢一点消失 樊锦诗院长说:"没有可以永久保存的东西,莫高窟的最终结局是不断损毁,我们这些人用毕生的生命所做的一件事情就是与毁灭抗争,让莫高窟保存的长久一些,更长久一些。" 敦煌,梦之向往之处。因为名字,因为历史,而显得格外神...
評分几年前去过敦煌,以旅游的状态体验了其博大繁盛,之后看到这本书读起来确实更有代入感,当初在三危山的岩洞中冥冥感受到一种磅礴的气氛,一直无法准确形容那种感觉,看到书名时才忽然找到了最合适的表达:受到召唤。 这本书其实是一本采访合集,文辞通俗易懂,内容上也都是一代...
評分微信公众号“荆之味” 这是一篇书评或者说读后感,书名叫做《敦煌-众人受到召唤》,《生活月刊》的采访集,采访了敦煌艺术研究所(现敦煌研究院)的第一代创始人及后来的第二代第三代接班人。书里面有他们每个人的故事,心路历程,有历史,时代的伤痕。他们多是上个世纪的文化...
評分人们谈起敦煌,潜意识里便呈现出荒凉二字,然而数千年里这一“荒凉”也在同样演绎着精彩的故事,甚至承载着人们的精神寄托。 这一快一慢,现在与过去、城市与城市纵向、横向历史线上的生活节奏;人与人对理想、梦想的追求都在真实的发生着、创造着;敦煌遗产的伟大在当时仅是作...
評分在深圳读研的第三个年头,有一日接到曾经的室友从北京打开的电话,“惠惠,我们宿舍三个人准备毕业旅游去敦煌莫高窟,你也一起来吧!”小心翼翼的征询了老梁的意见,他说“着什么急,我也没去过,以后咱俩一起去。”所以当2016年的夏天,我和老梁迎着漫天的沙尘暴,风尘仆仆的...
敦煌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