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文学史 外国文学 文学 考研书目 教材 文学/文化史论与批评 文论 文本周边
发表于2024-07-19
外国文学史(欧美卷)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为什么会有这种教材啊 特别特别特别垃圾 从雪莱拜伦巴尔扎克到劳伦斯乔伊斯卡夫卡没有不是“批判和揭露资产阶级的腐朽黑暗……”的 19世纪以后的作家专题没有一篇不出现“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两个词的 大概就是(文学作品里)资产阶级没有好人 无一例外负面形象 马雅可夫斯基还是高尔基那节来着说“资本主义必然会灭亡”把我逗笑了 还真以阶级斗争为纲了 说陀古怪离奇暴力反动 说托软弱倒退 说屠格涅夫立场不坚定 钥匙十元三把 你配吗 苏共把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为文艺创作的统一方针带来的利与弊你心里没点数么 就说纳博科夫那几个后期作家的时候意识还前卫点 其他时候都是时时处处援引马恩列宁的话 过分强调意识形态 思想陈旧落后 wg气息浓厚 屁股决定脑袋的反面典型 这书跟四本政治教材应该统一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评分两星半吧
评分anyway,从考研到考博读过很多遍了。
评分这本书的评论区有点意思...
评分苏联式的文学史教材就是这样,忽视乃至无视文学作品的形式技巧,意识形态挂帅,肆无忌惮给作家乱贴标签,把文学史搞成了阶级斗争史,而且还很擅长抓芝麻丢西瓜之术:鲍狄埃都能自成一章,而博尔赫斯连个名都没留下。马恩列表扬过的作家自然是好人了,批评过的则是“反动作家”,有褒有贬的就是资产阶级局限性,发展到极端就是马工程那本教材,简直成了马恩评注本文学史。更别提那些自相矛盾的怪话了:高尔基准确指出了无产阶级革命中存在的狂热与暴动,但也错误地批评了革命过程中表现出的片面性——这是什么逻辑?好在古代文学(尤其是《圣经》部分)马恩没怎么咕噜,年代久远也不管阶级性了,所以还堪可一看;还有现代部分有些作家是新版新增的,不太腐臭,也可以读一读。一帮名家学者就攒出来这么一本书,可悲啊。
此书评价经典的文学史观,是绝对落后和过时的!越是革命的,越是优秀的;离劳苦大众立场越远,就越反动,越有局限;作品越能反映社会生活,越是掘封建的坟墓和资本主义的坟墓就越赞扬;文学性,艺术性只是附庸。革命的作品艺术差点比所谓反动的作品艺术上完美要好得多。 要命的是...
评分阅读小贴士:请自备《外国文学史》(欧美卷第三版),朱维之/赵澧/崔宝衡联袂主编并参演,南开大学出版社倾情奉献之文学史巨著。为了支持环保事业,共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请另备垃圾箱或塑料袋一个,用以珍藏这部经典巨著,谢谢合作。 ———————————————————...
评分此书评价经典的文学史观,是绝对落后和过时的!越是革命的,越是优秀的;离劳苦大众立场越远,就越反动,越有局限;作品越能反映社会生活,越是掘封建的坟墓和资本主义的坟墓就越赞扬;文学性,艺术性只是附庸。革命的作品艺术差点比所谓反动的作品艺术上完美要好得多。 要命的是...
评分最近因为要考研的缘故读了一遍朱维之版本的《外国文学史》,作为一本众多学校都将其奉为标准参考书目之一的外国文学史圣经,我看完后却认为该书并没有什么了不起,具体为什么我浅谈一下自己的拙见。 首先,该书在细节上的修订极其不严谨,虽然经过四次修订,但是对于一...
评分阅读这本书是一件痛苦的事,尤其是对于一个已经上了大学,逐渐有了一些独立思考能力的大学生来说。对于主流价值观关照下的文学状况,我们不能有过多的指摘,毕竟是“统治阶级的意志”——很讽刺的是:这也是书中许多被划入“进步”行列作家所反对的东西。已经进入21世纪...
外国文学史(欧美卷)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