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李渔 闲情偶寄 古代的小资 随笔 明清小品 生活 经典 杂文
发表于2025-03-11
闲情偶寄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闲情偶寄》,顾名思义,“闲情”泛指“休闲生活的情趣”,“偶寄 ”则是一种没有任何思想羁绊的散漫式的记述方式。在《闲情偶寄》中李渔力求把生活艺术化,把艺术生活化,正因为如此,他不仅把戏剧艺术很自然地纳入休闲生活的情趣范畴,同时将美容、服饰、建筑、装潢、雕饰、居室、家具、古董、美食、园林、游玩、养生等,也归入休闲生活的情趣范畴。这些内容,历来被中国传统的文人所蔑视。李渔自言:“吾谓技无大小,贵在能精;才乏纤洪,利于善用。能精善用,虽寸长尺短,亦可成名。”因此,李渔所选择的人生道路在中国古代的传统文人中是罕见的,他一生以戏剧、小说为创作领域,从司空见惯的平常生活中揭示出美,力求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因此他的成就也有别于其他文人而独具特色。
中华五千年第一风流才子、“湖上笠翁”李渔一生跨明清两代,撰述颇丰,声名昭著,毁誉不一。其寄情传世之作《闲情偶寄》则顺从物性,集中体现其毕生情趣与文墨修养,妙趣横生,回味无穷,是您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最佳读本。 当我们感到生活像一杯白开水一样淡然无味时,不妨读读李渔的《闲情偶寄》;当我们感到自己就像一棵青菜一样毫无特色之时,也不妨读读李渔的《闲情偶寄》。掩卷沉思,相信我们会由衷地感叹:李渔给了我审美的眼光,我用它来发现生活中的美而摒弃忧伤。
李渔(1611—1680),字笠翁,浙江省兰溪县下李人。他的父亲李如松是商人,因此他出生于江苏如皋,在异乡度过了童年与少年时代。十八岁时,回到家乡兰溪。二十七岁时曾考入府庠,但在后来的几次乡试中都名落孙山。顺治八年(1651),李渔举家移居杭州,毅然改走“人间大隐”之道。康熙五、六两年先后获得乔、王二姬,李渔对其细心调教,以后携带二姬为首的一帮美女,常年巡回于各地达官贵人之间作娱情之乐,并且在此时完成了《闲情偶寄》一书。
任何时代的人,都该学会在生活的各方面发现乐子。细细玩味古人的生活,还是很有意思的,可为什么繁华多彩的现代生活却令我们失去激情了呢。。。
评分李渔写闲情偶寄跟陈大悲写爱美戏剧在我看来都差不多…有的人擅长创造,有的人擅长总结
评分词曲部
评分任何时代的人,都该学会在生活的各方面发现乐子。细细玩味古人的生活,还是很有意思的,可为什么繁华多彩的现代生活却令我们失去激情了呢。。。
评分李渔就是 “食、色,性也”的人,这本书几乎就是一半篇幅鉴赏食物,一半篇幅鉴赏美人。
幽默大师林语堂格外推崇老李的生活方式,盛赞他为近现代最懂生活艺术的人,羡慕嫉妒恨,也努力效仿老李同志,只是可惜,未能得到所有真传,说像不像,于是被鲁迅嘲笑为:”林语堂先生谈灵性“。 谈起李渔的一生,那真是平淡无奇的一生,无话可说的一生,碌碌无为的一生,潦倒...
评分今天有一个词叫“文艺复兴人”,专指那些通才或者博学的人。 比如像万人崇拜的《蒙娜丽莎》的画者,达·芬奇。即使我们都因名画而对他熟知,但实际上画画只是他众多成就中极为不在意的业余爱好。(不到二十张画,各个有名)比如他还是出色的里拉琴演奏家、有名的游吟歌手、米兰...
评分追忆中国文人所逝去的——读《闲情偶寄》 李渔的《闲情偶寄》和沈复的《浮生六记》是我一直以来想读的两本书,以前在这样或那样的文章中应用其中的句子,总觉得清新淡雅,又没有文言中常有的晦涩造作,很是喜欢,便始终把这两本书列在预备阅读的书单上。如今读了《闲情》,三...
评分《闲情偶寄 声容》部么,说的是李渔李老公子风流半世,总结出一套对美人姿容鉴赏的标准与经验。我们看么,就是女子看出化妆技术,男子看出相亲指南。难得的是李老公子偏偏还能跳开美人容貌,牙尖嘴利地翻评出一套世相。 且看李老公子开篇,先说选姿第一,评说的是天生底子。 铺...
评分昔年曾见《李渔全集》,卷数众多而恐不能尽读,遂断了置诸书架的念想。可巧某日至书肆,见有打折之浙江古籍版《闲情偶寄》,竖排简体亦合意,且书薄,想来假以时日尚可读完,遂携之归。 逮至翻书细读,方晓笠翁之“偶寄”并非“闲情”。因了风俗日靡而有心正之,“冀人由雅及...
闲情偶寄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