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標籤: 巫鴻 藝術史 藝術 海外中國研究 英文 arthistory 英文原版 建遺
发表于2025-04-13
A Story of Ruins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巫鴻,1963年入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係學習。1972-1978年任職於故宮博物院書畫組、金石組。1978年重返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係攻讀碩士學位。1980-1987年就讀於哈佛大學,獲美術史與人類學雙重博士學位。隨即在哈佛大學美術史係任教,於1994年獲終身教授職位。受聘主持芝加哥大學亞洲藝術的教學、研究項目,執“斯德本特殊貢獻教授”講席。2002年建立東亞藝術研究中心並任主任。同年兼任該校斯馬特美術館顧問策展人。
Ruin as visual element is quite alien to Chinese art, but widely present in western art. But ruin as a concept is deeply rooted in Chinese culture and history. 從懷古詩,拓片,到殖民、戰爭,再到城市化和去工業化,不同時代的中國對ruin有不同卻相關的呈現方式。The process from the absence to the presence of ruin in Chinese image is also a story of China's encounter of the west and its modernization
評分怎麼說呢?巫教授知識之廣、聯想引用能力之強無論是在書籍、文章、還是研討會都領教過。但這本書,就像他那本墓葬美術(黃泉?),感覺為瞭討論,太東扯西拉。而且古代部分明顯強於當代。
評分怎麼說呢?巫教授知識之廣、聯想引用能力之強無論是在書籍、文章、還是研討會都領教過。但這本書,就像他那本墓葬美術(黃泉?),感覺為瞭討論,太東扯西拉。而且古代部分明顯強於當代。
評分怎麼說呢?巫教授知識之廣、聯想引用能力之強無論是在書籍、文章、還是研討會都領教過。但這本書,就像他那本墓葬美術(黃泉?),感覺為瞭討論,太東扯西拉。而且古代部分明顯強於當代。
評分Ruin as visual element is quite alien to Chinese art, but widely present in western art. But ruin as a concept is deeply rooted in Chinese culture and history. 從懷古詩,拓片,到殖民、戰爭,再到城市化和去工業化,不同時代的中國對ruin有不同卻相關的呈現方式。The process from the absence to the presence of ruin in Chinese image is also a story of China's encounter of the west and its modernization
作者以《读碑图》为例,对于石碑和枯树的内涵喻意进行深入分析,从内部解构中国古代的废墟文化。尽管理论是借助别人的,但是他的这段论述还是相当精妙的。巫氏认为:石碑象征着历史,永远是对似水流年的重构,既疑惑重重又总是挂一漏万;枯树象征着记忆,它承载着生命,...
評分西方的建筑多为以石为材,能够长久的保存;而中国的建筑多以木为材,在历史的长河中,即便不是已经坍圮消失,只剩下土丘一般的地基;就是历朝历代不断改建,原有的面貌也难以存留; 这一点于我有非常直观的感受,我去英国,去意大利,带给我最强烈的文化冲击,就是来自于留存的...
評分来源:新京报 时间:2013年1月5日 书评人 江山 作为一个对艺术有着浓厚兴趣和基本功底的读者,我仍然觉得巫鸿的新书《废墟的故事》是个有趣但晦涩的,充满学术目的和复杂学术术语的一本论文合集。其实这本书源于1997年作者在一次名为“中国艺术,文学和历史中的废墟”的主...
評分在 「o isis und osiris」中读完本书。厚厚的附录,严谨的学术态度,娓娓道来的历史脉络、旁征博引、事实充分、观点清晰有新意。母语是汉语的巫鸿教授,扎实的汉文化功底和当代中国艺术亲历者,带着全球视野和语境,解读中国各个阶段出现的废墟文化。看的时候代入感非常的强,...
評分作者以《读碑图》为例,对于石碑和枯树的内涵喻意进行深入分析,从内部解构中国古代的废墟文化。尽管理论是借助别人的,但是他的这段论述还是相当精妙的。巫氏认为:石碑象征着历史,永远是对似水流年的重构,既疑惑重重又总是挂一漏万;枯树象征着记忆,它承载着生命,...
A Story of Ruins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